1. 首页

我们需要用户增长设计师UGD吗?

用户体验风光不再,设计师地位下降,是真实发生的事情吗?这样的设计师可以被称为用户增长设计师(UGD)。但是用户增长设计师这个理念在普及上有一些难度:别说其他人,就连设计师本身,也有相当一部分人说不清什么是用户体验。很多公司都有用户体验设计师/UED岗位,但其实大部分都不名副其实,哪怕大厂也是如此。

Sponsor

我们需要用户增长设计师UGD吗?

一位招聘负责人和我埋怨说,他们今天刚发出UI招聘,就收到人数恐怖的求职申请,现在设计师这样难找工作了吗?又叹气说:“数量多品质又不行,筛选出来好头痛……”

确实太多设计师读者和我反映说找工作难,裸辞的都失业了好几个月。在职位需求量降低,求职者甚至下降的状况下,哪怕是原本很优秀的设计师,也会由于长期的低品质竞争者和虚假信息,在就业时遭遇阻碍。

设计师的地位增加了吗?

前段时间,有人在群里发了以下这张图,引发了这些争论。早几年这些公司,都会把让UED团队直接向CEO报告,现在似乎愈发越多的公司把UED的权重增加,改为向产品或业务负责人报告了。

我们需要用户增长设计师UGD吗?

以下是一份IXDC与腾讯CDC合作的《2019中国客户体验市场调研报告》截图(文末给出报告领取方式),如果不看薪酬低和工作内容繁琐这两项太多工作都容易发生的难题,就会看到“不受注重,没有话语权”和“个人素质难以发挥”是这些互联网设计师的共同困难。

我们需要用户增长设计师UGD吗?

用户体验风光不再,设计师地位降低,是真实出现的事情吗?

我们需要用户增长设计师UGD吗?

做设计的困局在哪?

最近这些公司都在推OKR(ObjectivesandKeyResults),要求人员写出自己的目标,并拆解核心结果。

有的群友就在问:设计师的目标是哪个?

完成设计稿吗?这没法算是形式,把这个当作目标,就真的是退化到了画图员/美工的时代。

保证产品体验吗?这是需要的设计模式和技巧,不应该经常重申一遍。而且产品体验也不容易量化(尽管只是有也许的,例如体验评测,但是仍然不太好拿来评价设计师)。

事实上,很多设计师都说不出自己的工作目标在哪。不光是填OKR的之后头疼,实际工作的之后也不清楚该怎么努力。

我们需要用户增长设计师UGD吗?

设计师即使把画界面只是目标,哪怕做得再好,上限就是任务执行者。设计师即使把确保客户体验当做目标,哪怕做得再好,上限就是方案出台者。设计师即使没有结果导向的目标,无法证明自己对公司的价值产出,就必定不可能作为战略策划者。

设计师如为何结果为导向?

我们需要用户增长设计师UGD吗?

我们先来探讨一下,公司必须什么样的结果。当前大环境不好,不光资本寒冬,互联网红利也接近尾声。去网上知识付费系统一看,各种私域流量、流量变现、裂变增长、社群运营等话题,都无一不透露着整个市场的流量饥渴。

拿拼多多的砍价活动来说,他们借助运营手法,让用户自行转发,以取得成倍的公布。虽然单单是公布并没有哪些用,但即使转换率>0%,在很大的公布量中,就总有人无法转化下单。

也就是说所谓流量变现,最基本的两点就是曝光量×转化率。有了这两点,公司能够赚钱,赚了钱就能发工资。

如果说运营可以直接制约提升曝光,那么体验可以直接制约转化率的高低。

比如,拼多多砍价活动页做得好的话,参与砍价的客户看了后来也会更想买,而且无法及时下单,甚至参加更多活动再度裂变。

如果用体验设计来把控转化率,那么在设计广告图以及产品界面时,第一考量要素不再是易用性,更不是美观性,而是客户增长。这样的设计师可以被称为用户下降设计师(UGD)。

我们需要用户增长设计师UGD吗?

UGD将用户下降当做目标,具有很强的结果导向。比起UI和UED,UGD不再止步于任务执行者和细则制定者,而是将自己的上限提高到了战略策划者。从职业发展的视角看,肯定具有显著的优势。

这种对公司也是好处,既然想赚钱,就说清楚了。大家目标感强,才能往一个方向用力。假如设计方案无法降低十个点的收入,谁就会由于个人喜好不同而吹毛求疵呢?

我们需要用户增长设计师UGD吗?

UGD的推广难度在哪?

UGD固然是个很高的概念,可口可乐用首席增长官代替了首席营销官,国内一些新型互联网公司成立了UGD团队。但是客户增长设计师这个模式在普及上有一些难度:

1.设计师的美术标签

绝大个别人会把设计理解作为商业化的艺术,这对大个别的设计职业来说,确实这么。但是建筑设计师、城市设计师、机械设计师……也存在比起哲学,更关注实用性、安全性等其他原因的设计职业。

我觉得UED或UGD都不需要是以美观主导的。甚至于,在视觉设计师存在的状况下,用户体验设计师根本不应该过多考量美观因素。

由于UED和UGD的价值,在于运用对客户心理和行为的理解,为产品和服务作出规划。这个形态可以形象化,例如实体产品设计;可以用途化,例如UI;可以视觉化,例如广告;而且可以无形化,例如语音交互。

现在用户体验的理论基础,起源于人机交互(HCI),最早在1975年被Carlisle,JamesH.首次发表提及,在80年代随着个人电脑的普及迅速产生独立学科。

西方的人机交互已有半个世纪的累积,理论框架已经产生一定模式,行业对其认知程度也随之成熟。虽然比不得心理学、经济学这种老牌科目,但恐怕也算是进入了轨道。我在美国学习人机交互时,同学基本上由心理学校和计算机大学转来,只有我一人是从艺术大学转来的。可见其科学理论基础,是完全不应该依托于画图来证明的。

我们需要用户增长设计师UGD吗?

我们需要用户增长设计师UGD吗?

2.设计师平均水平有限

中国在,2010年之前几乎极少有人提起用户体验,甚至对UI都知之颇多。也就是说,国内的人机交互才三年不到,即便是乘坐火箭,也往往还未完全启蒙吧。

就算其他人,就连设计师原本,也有非常一个别人说不清哪些是客户体验。国内绝大个别UED设计师,都缺少完整的常识体系及其科学的设计方式。而UGD不但要利用科学方式,还要以此产出效果,更是难上加难。

设计类公众号这么多,绝大个别讲的都是UI和视觉,像本号那样对客户体验方式理论那么贯彻的,真的不多(请多多支持啊)。

一位拼多多UGD团队的群友告诉我你们很难招到符合条件的设计师,因为与其于让长期能力跟不上不够的人来制造麻烦,还不如让少量聪明人来解决难题。

3.行业体制不健全

这些公司都有客户体验设计师/UED岗位,但似乎大个别都不名副据说,哪怕大厂也是这么。

我记得之前面试华为时,面试官问:“你为什么来华为?”

我其实不会承认错过校招时间而大厂里只有华为提供海归通道才来的,而是指责说:“向华为这样的国际化大公司,设计模式需要是非常完备的,我期望才能来学习实践。”

我们需要用户增长设计师UGD吗?

这位面试官非常谦虚地摆手说:“哎,国内都一样,哪有哪些区别。”

虽然华为在这方面终于做的不错的了,毕竟和美国队伍往来频繁。然而现实的确是,连UED体系建立的公司都不多,更别说UGD了。

总结

UGD的时代会到来吗?难道还必须一段时间的证明。但是,以结果为导向的设计,必然会是将来的态势所向。

我仍然在写的产品设计方式理论,包括感受评测,也经常是力图构建产品设计的结果导向性。

我在外网搜UGD同类的关键词,发现这些地方使用的是GrowthDesigner,但是信息没有相当多。我想UGD在中国来说,应该都是非常新的概念。

在行业转型时,很多演进中国家就会发生跳跃性发展。例如美国绕过PC时代直接步入移动时代、跳过信用卡时代直接步入移动支付时代。国内的UED没有普及得很高,至少这些UED的实际工作与UI没有巨大的差别,与西方存在巨大差异。

现在我们是不是也会发生跳跃式发展,乘着流量经济的东风,从UED直接跳入UGD?这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

我们需要用户增长设计师UGD吗?

资料:在「设计达人」后台回复「2019行业报告」即可自动获取《中国客户体验市场调研报告》。

原创文章,作者:设计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hejiwz.com/?p=913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联系我们

181-3885-0759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295310592@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